如皋市“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
一、“十二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十二五”以來,我市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總體目標,始終堅持以教育現代化為統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促進公平為重點,大力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如皋教育。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新華網,以及《中國教育報》《新華日報》等,均對如皋教育改革發展情況進行專題報道,如皋教育的品牌影響進一步擴大。
(一)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市65.3%的幼兒園成為省優質幼兒園,80%的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現代化學校標準,8所普通高中有6所成為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兩所職業學校均為國家級重點、省首批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78.5%的社區教育中心達到省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標準。在通過江蘇省基本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評估的基礎上,成功建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江蘇省首批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江蘇省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江蘇省首批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并成為部省共建的江蘇省首批教育現代化縣級示范區建設單位。
(二)辦學條件顯著改善。落實“三增長一優先”要求,不斷完善教育投入的增長機制。足額預算公用經費,切實保障校舍維修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對在建教育工程實行以獎代補。全市學校近2/3為近五年新建,90%為農村學校建設工程。2010年以來,全市學前教育新建(改、擴建)工程27個,義務教育新建(改、擴建)工程125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累計完成81.82萬平方米,完成率居南通第一。市教育局榮獲“江蘇省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先進集體”稱號。學校運動場地條件得到改善,成為省中小學運動場地塑膠化建設工程試點單位。數字化校園全面推進,建成南通唯一的“教學新時空”直播基地,成為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模化應用試點單位。
(三)素質教育全省領先。創生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凸顯自主合作探究的現代化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活動單導學”教學改革獲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江蘇省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類)特等獎。區域推進教學改革一體化,全市一萬名教師、十六萬名學生整體聯動,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實現了教育質量均衡提升,義務教育質量抽測、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普通高考、職教對口高考等均在全省名列前茅,普通高考本科上線率連續5年保持全省平均上線率的兩倍以上。
(四)特色建設充滿活力。堅持特色建設系統化、課程化,分層次、分階段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建成省、市特色學校43所。建成如皋市通用技術教育實驗學校(如皋市長江青少年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如皋市通用技術教育實驗學校為全省首創,青少年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成為中央專項資金支持的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深入開展“體藝2+1項目”、陽光體育運動、“館校銜接”活動、社團活動等,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我市獲得“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稱號。
(五)師資素質大幅提升。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建立層次性培養機制,組織教師制訂并實施成長規劃,逐步形成以名師為龍頭,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中堅,中青年合格教師為主體的優秀教師梯隊。2010年以來,全市新增特級教師14名、南通市學科帶頭人123人、骨干教師167人,新增數量、增幅列南通第一。建立均衡性交流機制,城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通過抽簽實行統一調配,同時開展城鄉支教、互派交流、頂崗學習和鎮內、鎮際教師交流等,近五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交流教師4496人,校級干部年均交流比例達20%以上。其中2011-2013年全市教師交流比例分別達專任教師的18.6%、16.3%、17.4%,2014年交流教師755人,占符合省定交流條件教師數的42.5%。教師交流促進了城鄉、學校之間師資均衡,義務教育階段實現“零擇校”。我市成為國家首批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區。建立激勵性管理機制,設立優秀教育人才獎勵基金,對名優教師按月發放獎勵補貼;定期表彰“德業雙馨”十佳教師、師德標兵、十佳鄉村教師、教育均衡優秀教師等先進典型。市教育局被評為江蘇省首批“教育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近年來如皋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優先發展不放松。市、鎮兩級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做到政策上優先、投入上優先、推進上優先,形成了黨委政府重視教育、各部門服務教育、全社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二是搶抓機遇不停步。對于國家和省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及平臺,諸如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教育現代化等各類示范區創建,我市及時研究,搶抓機遇,把這些平臺作為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推動我市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是把握方向不折騰。始終堅持人民滿意的發展方向,從實際出發,遵循教育規律,把握教育特點,不急躁、不跟風、不折騰,努力打造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如皋教育。
“十二五”時期,全市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相比,與先進地區教育發展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學前教育優質資源總量不足;義務教育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教育發展不夠均衡,部分學校班額超標現象較為突出;高中階段教育的特色需進一步彰顯;職業教育滿足企業市場需求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提升,教育信息化、國際化水平相對較低,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尚在探索階段等。
二、“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促進公平為重點,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江蘇省首批教育現代化縣級示范區建設,著力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度更高、競爭力更強的如皋教育,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魅力如皋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二)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17年,建成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范區,省教育現代化綜合得分達90分以上,單項指標實現程度達80%。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和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顯著提升,教育發展主要指標達全國先進水平(具體指標見表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多元特色發展。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專業結構、人才質量更加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與市場需求及勞動就業結合更加緊密。全面建立科學、開放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覆蓋城鄉的終身教育體系。
表一:如皋教育發展主要目標
指 標 |
2015年 |
2017年 |
2020年 |
幼兒教育三年毛入園率(%) |
100 |
100 |
100 |
義務教育鞏固率(%) |
100 |
100 |
100 |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 |
99.8 |
99.8 |
99.8 |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
62.9 |
65 |
70 |
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 |
56.9 |
60 |
60 |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3.9 |
15 |
15.5 |
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 |
19.1 |
25.8 |
26.5 |
學生、社會對學校的滿意度(%) |
91.7 |
93 |
95 |
學校對政府管理和服務的滿意度(%) |
98 |
98 |
98 |
財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比例 |
高于省核定比例 |
||
全社會教育投入增長比例 |
高于GDP增長比例 |
2.具體目標。
(1)學前教育。實施《如皋市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到2017年,基本達到每1-1.5萬常住人口配建一所幼兒園,新建和改造的園舍全部達到國家抗震設防要求,辦學規模原則上不超過四軌,學前三年適齡幼兒入園率達100%,每班“兩教一保”達省規定標準。到2020年,幼兒園服務區制度初步建立,85%的幼兒園達到適度班額要求,省級優質幼兒園達90%。
(2)義務教育。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達省定現代化辦學標準,學校教育裝備達省Ⅰ類標準。85%的義務教育學校達到適度班額要求。外來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并享受同等待遇的比例達100%。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學生、社會對學校的滿意度達95%以上。
(3)高中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99%以上。高中學校布局合理、規模適度,所有普通高中達到省優質高中標準,裝備水平達省Ⅰ類標準。建成2所在學科創新、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有特色、有影響的高品質學術性普通高中。高中畢業生升入重點院校人數逐年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70%以上。
(4)職業教育。積極創辦高職院校,建成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2所,形成一批在全省有影響的校企合作示范組合。實施“技能振興行動”,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達600人左右。職業學校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雙證書獲取率達98%,就業率達95%以上。其中,本地就業率達90%以上。建成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
(5)社會教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組織普遍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完備,終身學習網絡覆蓋率達90%以上。所有社區教育中心達到江蘇省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標準。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60%,城市和農村居民社區教育活動年參與率分別達60%和40%以上,其中老年人參與率達20%以上。
(三)主要舉措。
1.高水平發展基礎教育。
(1)加快學前教育優質健康發展。實施《如皋市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學體制。完善幼兒園布局規劃,按照每1-1.5萬常住人口規劃配建1所幼兒園,確保適齡兒童逐步實現就近入園。加快定點幼兒園(辦園點)建設,加強幼兒園設施設備建設,所有定點幼兒園辦園條件達江蘇省優質幼兒園標準。根據居住區規劃和居住人口規模,加強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新建幼兒園19所、改(擴)建幼兒園16所(見表二)。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推進學前教育課程改革,加強對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指導,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控制幼兒園班額,幼兒園班額控制在小班25人以下、中班30人以下、大班35人以下。加強保教隊伍建設,普及科學保教方法,促進幼兒健康、幸福成長。密切幼兒園與家庭的保教合作,提供多樣化的幼兒教育指導與服務。到2020年,幼兒園服務區制度初步建立,85%的幼兒園達到適度班額要求,省級優質幼兒園達90%。
表二:如皋市“十三五”幼兒園新建、改(擴)建重點工程
年 度 |
鎮(區、街道) |
工程名稱 |
建筑面積(㎡) |
備 注 |
2016年 |
開發區 |
第二實驗幼兒園(北郊社區) |
10200 |
新建4所 |
開發區 |
第三幼兒園(鄧元社區) |
8900 |
||
如城街道 |
如城城東幼兒園 |
8000 |
||
下原鎮 |
下原鎮花園幼兒園 |
2500 |
||
丁堰鎮 |
丁堰鎮劉海幼兒園 |
2500 |
改(擴)建5所 |
|
白蒲鎮 |
白蒲鎮蒲西幼兒園 |
1800 |
||
白蒲鎮 |
白蒲鎮新姚幼兒園 |
1800 |
||
磨頭鎮 |
磨頭鎮場南幼兒園 |
600 |
||
搬經鎮 |
搬經鎮高明幼兒園 |
1000 |
||
2017年 |
長江鎮 |
長江鎮新港幼兒園 |
5690 |
新建5所 |
如城街道 |
如城仙鶴幼兒園 |
8000 |
||
吳窯鎮 |
吳窯鎮實驗幼兒園 |
2700 |
||
磨頭鎮 |
磨頭鎮董堡幼兒園 |
2700 |
||
江安鎮 |
江安鎮實驗幼兒園 |
2700 |
||
東陳鎮 |
東陳鎮幼兒園 |
2980 |
改(擴)建3所 |
|
白蒲鎮 |
白蒲鎮幼兒園 |
2300 |
||
九華鎮 |
九華鎮鄭甸幼兒園 |
1800 |
||
2018年 |
開發區 |
第四實驗幼兒園(柴灣社區) |
8000 |
新建5所 |
長江鎮 |
幼兒園(名稱待定) |
5690 |
||
如城街道 |
如城紅星幼兒園 |
8000 |
||
下原鎮 |
下原鎮實驗幼兒園 |
2500 |
||
江安鎮 |
江安鎮葛市實驗幼兒園 |
2700 |
||
白蒲鎮 |
白蒲鎮街東幼兒園 |
1800 |
改(擴)建2所 |
|
搬經鎮 |
搬經鎮新芹幼兒園 |
1800 |
||
2019年 |
如城街道 |
如城紫光幼兒園 |
8000 |
新建2所 |
高新區 |
高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 |
2700 |
||
白蒲鎮 |
白蒲鎮前進幼兒園 |
1800 |
改(擴)建3所 |
|
九華鎮 |
九華鎮馬橋幼兒園 |
1800 |
||
石莊鎮 |
石莊鎮高井幼兒園 |
1800 |
||
2020年 |
長江鎮 |
幼兒園(名稱待定) |
5690 |
新建3所 |
下原鎮 |
下原鎮山珀幼兒園 |
2500 |
||
江安鎮 |
江安鎮第二實驗幼兒園 |
2700 |
||
白蒲鎮 |
白蒲鎮雙高橋幼兒園 |
1800 |
改(擴)建3所 |
|
白蒲鎮 |
白蒲鎮向陽幼兒園 |
1800 |
||
石莊鎮 |
石莊鎮海圩幼兒園 |
1800 |
(2)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健全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資源配置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義務教育城鄉、學校間條件均衡化比例達100%。按照《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試行)》,加強學校標準化現代化建設,到2020年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達省定現代化辦學標準。強化功能教室、專用教室、圖書資料、儀器設備等配套設施建設,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教育裝備達省Ⅰ類標準。控制義務教育學校班額,85%的學校達到適度班額要求,逐步推進小班化教學。進一步健全校長和教師合理流動機制,促進師資均衡。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等困難群體接受義務教育,外來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并享受同等待遇的比例達100%。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以上。學生、社會對學校的滿意度達95%以上。
表三:如皋市“十三五”義務教育新建、改(擴)建重點工程
序號 |
學校名稱 |
項目名稱 |
建筑面積(㎡) |
計劃實施時間 |
1 |
開發區實驗初中 |
二期工程 |
2692 |
2016年 |
2 |
開發區實驗初中 |
三期工程 |
6660 |
2016年 |
3 |
開發區第三實驗小學(鄧元社區) |
新建 |
23100 |
2017年 |
4 |
開發區柴灣小學 |
教學樓及附屬用房新建、加固工程 |
7500 |
2017年 |
5 |
開發區何莊小學 |
新建綜合樓 |
3000 |
2018年 |
6 |
開發區第二實驗初中 |
新建 |
28000 |
2019年 |
7 |
長江鎮新港小學 |
新建 |
23800 |
2019年 |
8 |
高新區實驗初中 |
易地新建 |
20000 |
2017年 |
9 |
高新區新華小學 |
新建 |
13500 |
2018年 |
10 |
如城城東小學 |
新建 |
30000 |
2019年 |
11 |
如城城東初中 |
新建 |
30000 |
2020年 |
12 |
東陳鎮南凌小學 |
操場 |
200m |
2017年 |
13 |
東陳鎮丁北小學 |
操場 |
200m |
2017年 |
14 |
丁堰鎮劉海小學 |
教學用房及辦公 |
3000 |
2016年 |
15 |
丁堰鎮劉海小學 |
操場 |
200m |
2017年 |
16 |
白蒲鎮奚斜小學 |
操場 |
200m |
2017年 |
17 |
白蒲鎮新姚小學 |
操場 |
150m |
2017年 |
18 |
白蒲鎮勇敢小學 |
操場 |
200m |
2018年 |
19 |
白蒲鎮蒲西小學 |
操場 |
200m |
2018年 |
20 |
下原鎮下原小學 |
教學樓 |
1500 |
2019年 |
21 |
下原鎮下原小學 |
操場 |
200m |
2017年 |
22 |
下原鎮山珀小學 |
綜合樓 |
3000 |
2017年 |
23 |
吳窯鎮吳窯初中 |
學生公寓二幢 |
3600 |
2019年 |
24 |
吳窯鎮江中小學 |
綜合樓 |
4800 |
2018年 |
25 |
磨頭鎮磨頭初中 |
餐廳 |
3000 |
2016年 |
26 |
磨頭鎮磨頭初中 |
綜合樓 |
1500 |
2018年 |
27 |
磨頭鎮磨頭初中 |
學生宿舍擴建 |
3000 |
2020年 |
28 |
磨頭鎮大高小學 |
操場 |
200m |
2017年 |
29 |
磨頭鎮劉岱小學 |
操場 |
150m |
2017年 |
30 |
九華鎮鄭甸小學 |
操場 |
200m |
2017年 |
31 |
石莊鎮石莊小學 |
新建 |
13500 |
2017年 |
32 |
石莊鎮石莊初中 |
食堂重建 |
3000 |
2018年 |
33 |
江安鎮江安初中 |
新建 |
13500 |
2017年 |
34 |
江安鎮第二小學 |
新建 |
13500 |
2019年 |
35 |
如皋初中 |
操場改地下車庫 |
4000 |
2017年 |
36 |
如皋初中 |
操場 |
300m |
2017年 |
37 |
實驗初中 |
綜合樓 |
5400 |
2016年 |
38 |
特教學校 |
室內體育館建設 |
1000 |
2018年 |
(3)推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實施普通高中質量提升和特色建設工程,促進高中內涵發展和創新發展。優化高鐵新城學校布局,易地新建如皋中學。加強普通高中教育技術裝備建設,裝備水平達省Ⅰ類標準。加強普通高中內涵建設,加大學科課程、師資隊伍、教育教學研究等方面的建設和投入,著力提高高中整體辦學水平和學生綜合素質。長江高中、市二中爭創省四星級普通高中。鼓勵學校根據普通高中教育性質任務、學生發展要求與教學現狀,加強內涵建設,形成自身辦學特色。大力推進學校辦學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樣化、個性化,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加快建設教育方式獨特、學科優勢明顯、活動富有創意的特色高中,建立和完善選課制度和學分管理辦法。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指導。強化通用技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索高中與大學的有效合作機制,創建創新人才基地學校。鼓勵普通高中開設職業教育課程。到2020年,建成2所在學科創新、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有特色、有影響的高品質學術性普通高中。高中畢業生升入重點院校人數逐年增加,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70%以上。
表四:如皋市“十三五”普通高中新建、改(擴)建重點工程
序號 |
學校名稱 |
項目名稱 |
建筑面積(㎡) |
計劃實施時間 |
1 |
如皋中學 |
易地新建 |
65000 |
2019年 |
2 |
白蒲中學 |
4號學生宿舍樓加固 |
1884 |
2016年 |
3 |
白蒲中學 |
博愛教學樓加固 |
2093 |
2016年 |
4 |
白蒲中學 |
餐廳樓加固 |
6212 |
2017年 |
5 |
白蒲中學 |
西立面改造 |
征地15畝、拆遷6000㎡、新建400米圍墻、道路5000㎡、建筑6000㎡ |
2017年 |
6 |
白蒲中學 |
南擴工程 |
征地30畝、新建綜合樓5000㎡ |
2019年 |
7 |
石莊中學 |
南大門改造 |
60㎡/150m |
2016年 |
8 |
石莊中學 |
圖書樓加固改造 |
2800 |
2017年 |
9 |
石莊中學 |
校園自來水管網改造 |
3000m |
2017年 |
10 |
石莊中學 |
梅軒學生宿舍樓拆除重建 |
2600 |
2018年 |
11 |
石莊中學 |
校內單身教師公寓 |
2400 |
2019年 |
12 |
石莊中學 |
體育館 |
4800 |
2020年 |
13 |
江安中學 |
第二學生宿舍樓加固 |
2450 |
2017年 |
14 |
江安中學 |
第四學生宿舍樓加固 |
1538 |
2017年 |
15 |
江安中學 |
報告廳 |
1500 |
2018年 |
16 |
江安中學 |
體育館 |
3000 |
2019年 |
17 |
搬經中學 |
1號教學樓重建 |
1600 |
2017年 |
18 |
搬經中學 |
學生宿舍加固 |
2500 |
2017年 |
19 |
搬經中學 |
教工單身公寓 |
1600 |
2018年 |
20 |
長江高中 |
一期工程 |
32339 |
2016年 |
21 |
長江高中 |
二期工程 |
34619 |
2017年 |
22 |
市二中 |
綜合樓 |
2000 |
2018年 |
23 |
通用技術 |
必修、選修實踐大樓 |
3000 |
2017年 |
(4)提升基礎教育公平程度。把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促進公平的戰略舉措,著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促進特殊教育健康發展。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改善特殊教育辦學條件,確保殘疾兒童少年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和條件。擴大特殊教育學校啟智班規模,面向全市廣泛吸收智障兒童少年就讀。完善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開設殘疾兒童幼兒教育班,創造條件舉辦0-3歲殘疾兒童早期干預、早期教育和康復訓練機構。完善流動就業人口隨遷子女受教育的保障機制。堅持政府負責、公辦為主,確保流動就業人口隨遷子女由公辦學校充分吸納,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改善學生就讀條件。規范校車接送管理,創造條件開通學生免費接送車輛,開辟學生接送專線;關愛農村留守少年兒童,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和管理。實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計劃。健全助學體系,確保每個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
(5)完善基礎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加強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創造性地完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深入推進“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提高課程教學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大力實施“體藝2+1”項目工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完善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強化基礎教育評價監測工作。完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及學業水平評價標準,增強反饋、指導和服務功能。健全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員和校長聽課、評課制度,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督查與指導。完善市、鎮、校三級教學科研網絡,強化教師的教學科研意識,不斷提高教學科研能力。大力推行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學科研成果轉化力度,為優質教學資源交流共享及教師培訓提高搭建有效平臺。
2.創新發展職業教育。
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大力實施優質化、市場化、國際化、終身化發展戰略,完善普職互通、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國內教育與國際教育對接的現代職教體系。如皋中專、如皋第一中專建成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發揮如皋職教優質資源優勢,兩所學校爭創高職院校,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加強職業教育內涵建設,深化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中等職業教育“2.5+0.5”、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4.5+0.5”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中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課程體系。加強與本科院校的合作,實施“3+4”本科層次和“3+3”專科層次專業項目。加強職業教育專業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置職教專業,提高職教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匹配度,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職業教育示范專業點、實訓基地和省級職業學校品牌特色專業。貫徹《中國制造2025》規劃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大相關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力度。全面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校企一體化辦學,定期舉行職業教育活動周,形成一批在全省有影響的校企合作示范組合。實施“技能振興行動”,每萬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達600人左右。強化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引導,加強就業服務和就業質量監控,實現職業學校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達98%,就業率達95%以上。其中,本地就業率達90%以上。
表五:如皋市“十三五”職業教育新建、改(擴)建重點工程
序號 |
學校名稱 |
項目名稱 |
建筑面積(㎡) |
計劃實施時間 |
1 |
如皋中專 |
圖文信息中心 |
8000 |
2017年 |
2 |
如皋中專 |
體育館 |
2000 |
2018年 |
3 |
如皋中專 |
社區學院培訓樓 |
4000 |
2018年 |
4 |
如皋中專 |
北擴拆遷46戶 |
征地70畝 |
2019年 |
5 |
如皋中專 |
大學生創業園 |
15000 |
2020年 |
6 |
如皋第一中專 |
綜合樓 |
4800 |
2016年 |
7 |
如皋第一中專 |
大門圍墻改造 |
2000m |
2016年 |
8 |
如皋第一中專 |
培訓公寓室內裝修 |
6200 |
2017年 |
9 |
如皋第一中專 |
道路球場建設 |
9000 |
2018年 |
3.健全終身教育體系。
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建設社區教育資源共享基地,提供廣覆蓋、多類型、多層次、開放便捷的教育與培訓。積極發展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遠程教育和自學考試,逐步提高勞動力整體素質。加快社區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形成以如皋開放大學、如皋市社區學院為龍頭,鎮(區、街道)社區教育中心為骨干,村(企)社區居民學校為基礎的社區教育網絡,所有社區教育中心達江蘇省標準化社區教育中心標準。開展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人們多形式、多渠道參與終身學習,使學習與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理念和公民普遍的生活方式。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加快形成以社區教育中心為依托,以養教結合為重要形式的老年教育體系。構建現代遠程教育體系,推進終身教育與學習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終身學習網絡覆蓋率達90%以上。到2020年,“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組織普遍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完備,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60%,城市和農村居民社區教育活動年參與率分別達60%和40%以上,其中老年人參與率達20%以上。
4.深入實施素質教育。
堅持立德樹人、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工作導向,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區域推進“生活德育”,深化“八禮四儀”養成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普及)率達100%,身心發展困難學生受幫扶比例達100%。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活動教學研究,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實現師生互動、教學結合、全面發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充分發揮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青少年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等陣地作用,開發實踐課程、活動課程,完善科技實踐、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培養環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加強科學教育,把科學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過程。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扎實推進“陽光體育”運動,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改進美育教學,豐富學校藝術教育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建立以學生的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為主要內容的綠色評價體系。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按照課程改革實施需要,進一步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落實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機構和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標準,適當增加小班化學校教師編制。保持中小學教師總量穩定,科學制定新教師招聘計劃;創新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對緊缺學科師資實行“訂單式”培養。進一步加大學前教育事業編制教師招聘力度,每年招錄80名左右的公辦幼兒教師。強化師德建設,建立健全對教師師德的考核管理機制,學生對教師的師德滿意度達95%以上。繼續實施每5年一周期的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和校長全員培訓制度,教師全員培訓完成率為100%。完善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校長選拔任用機制,探索建立校長職業資格制度。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培養和造就一批社會廣泛認可、成績突出的名師名校長。鼓勵教師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學歷水平。到2020年,幼兒園專任教師專科率達100%,小學專任教師本科率達90%,初中專任教師本科率達100%,普通高中、職業學校專任教師研究生率達20%,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75%以上。健全“縣管校聘”教師管理制度,完善教師、校長合理交流機制。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全面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以崗位設置為基礎,深化崗位聘用制改革,完善以崗位績效綜合評價為重點的人才考核與評價體系。
6.大力推進智慧教育。
以提升“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教學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管理、應用水平為抓手,以健全智慧教育體制機制和提升師生信息素養為依托,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加快建設涵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繼續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工程,強化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基本實現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無線網絡全覆蓋。加強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強化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和管理等核心業務中的有效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制定和實施智慧校園建設計劃,建設以智能終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園等為主要標志的智慧教育環境。到2020年,60%的中小學基本建成智慧校園。
7.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1)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管理職能,強化服務意識,運用法規、規劃、標準、政策、公共財政、信息服務等手段,引導和支持學校發展,探索建立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落實市政府統籌,市、鎮(區、街道)共建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完善以市政府為主管理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注重發揮鎮(區、街道)發展教育的作用,加快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健全政府統籌、行業參與、社會支持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完善教育決策機制,建立健全教育決策公示、聽證制度。強化教育督導,建立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完善督學責任區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
(2)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以增強學校活力、提升教育質量、提高辦學效益為目的,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的辦學體制。選擇部分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探索合作辦學、集團化辦學等多種形式改革,激發教育發展活力。將民辦教育納入教育發展總體規劃,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引進北京外國語大學優質資源,創辦北外附屬如皋龍游湖外國語學校。依法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監督管理,健全民辦學校登記、法人產權制度和內部治理結構等管理制度。建立學校共同體(教育集團),探索讓部分中小學校(幼兒園)優秀校長(園長)管理多所學校(幼兒園),共享先進教育和管理經驗。
(3)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推進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制度。探索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中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中考內容和招錄方法,強化對考生知識面、綜合分析、創新思維等方面能力的考查。完善初中學校優秀畢業生推薦入學制度。中等職業學校實行統一招生與自主招生相結合的辦法,或根據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注冊入學。
(4)推進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采取政府與民間并舉、雙邊與多邊并行的辦法,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鼓勵各學校建立適合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積極參加國際教育組織活動,在開放交流中吸收世界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經驗。20%以上的學校與國(境)外學校建立友好學校關系,或有國際交流合作項目。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境)外學習進修,參加國(境)外培訓進修的教師比例達5%。職業學校積極引進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與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比例達20%以上。完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所有社會公益性公共文化、科普場館和體育設施供學校及學生免費使用,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文化場所等公共設施向社會開放比例達100%。
8.全面推進依法治教。
探索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推進管、辦、評分離。明確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權利和責任,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健全學校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落實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負責制,實施一崗雙責,構建校長負責、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參與管理與監督的運行機制,提高學校管理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水平。推進依法治校,加強學校章程和配套制度建設,完善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學校信息公開制度,方便社會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中小學家長委員會。推進聯盟學區建設,實行捆綁考核、抱團發展。教育部門達到依法行政示范單位建設標準,所有學校成為南通市級以上依法治校示范學校,100%的學校建立家長委員會、校董事會(理事會)。
(四)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貫徹落實《如皋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強化宏觀統籌,落實有效舉措,深入推進部省共建的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縣級示范區建設。建立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分工負責的責任體系。健全黨委、政府定期專題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強教育宏觀決策和發展戰略研究,提高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健全教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教育經費依法增長情況、示范區建設情況等,納入對領導干部的考核體系,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
2.保障教育投入。健全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確保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財政教育支出預算、決算增長比例高于公共財政預算、決算支出增長比例,全社會教育投入增長比例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比例。加大各級各類教育經費保障力度,逐步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生均經費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標準,確保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高于省定基準定額標準。完善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合理確定受教育者分擔培養成本的比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在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中占比高于5%。按照不低于中小學、幼兒園和中等職業學校核定工資總額(含獎勵性績效工資)1.5%安排教師培訓專項經費。落實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讓收益提取的教育資金等政策,按規定全部用于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堅持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完善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助學、出資辦學。
3.落實責任分工。對規劃提出的重點任務進行分解,明確責任分工,制訂實施方案。對改革和發展的重點任務,制訂時間表、路線圖。健全規劃實施的中期評估和年度監測制度,完善考核機制和問責制度。實施目標管理制度,建立年度工作推進機制,通過會議推進、現場督查、專題交流等方式強化過程控制,落實工作責任。及時向社會公布規劃實施進展狀況,主動接受家長、社會、媒體參與規劃實施的監督。
4.優化發展環境。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和網絡等媒體,宣傳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基礎作用,展示如皋教育科學發展的成就和形象。各鎮(區、街道)、市各部門要緊密配合教育部門,全力支持教育發展。加強教育政策解讀,積極引導全社會確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大力宣傳學校及教師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和先進典型,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為全市教育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創設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