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揉腹,驅寒暖腹。
小腹是陰中之陰,是寒氣最愛聚集的地方,經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發熱,不但可以有效地驅寒暖腹,還能養元補氣、滋陰培陽。
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力度要適中,先逆時針方向揉,后按順時針方向揉。揉的次數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數也可以。
2.梳頭,疏通氣血。
人頭部和頸部分布的主要穴位有100多個,在梳子的反復按摩刺激下,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祛病防病。
方法:早晨起床或是白天可以梳頭,梳齒要緊貼頭皮,從前額開始向后梳到枕部,每次梳5分鐘。通過梳齒與頭皮的接觸與摩擦,可以有效刺激頭部的穴位,疏通氣血。
3.叩齒,固腎健脾。
叩齒是一項流傳已久的養腎方法,古人講,清晨叩齒三百下能使牙齒變得堅硬穩固,整齊潔白。
方法:叩齒可不分時間、地點,只要輕閉口唇,上下牙齒輕輕相叩即可。次數以36次為節,叩齒結束后,將口中津液緩緩咽下,能固腎健脾、幫助消化。
4.拉耳,護腎防衰。
中醫認為,耳朵能體現腎的狀況,耳廓呈紅紫色說明腎臟循環不好。還有護腎防衰老的功效。
方法:左手舉過頭頂向上牽拉右側耳朵數十次,然后右手牽拉左耳數十次。
5.搓腳,鎮靜安神。
腳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井穴,每天搓搓腳心可滋陰降火,鎮靜安神。
方法:每晚用熱水洗腳后坐在床邊,將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條腿上,腳心歪向內側,以右手指搓左腳心,按摩右腳心時用左手,搓揉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
6.提肛,防痔瘡。
活動肛周的肌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排便暢通,防痔瘡。
方法:提肛運動可以采用坐位、臥位、站立位進行。每天做2組,每組50次。吸氣時收腹,肛門、會陰部緩慢用力上提,憋氣10-15秒鐘,呼氣、放松;整個動作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