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內,一艘如皋出土的唐代沉船模型,是當時水上繁榮的真實寫照。因水而名如何依水而興?如皋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全域推進“以港強市”戰略工程,把“港”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題眼”。
“推進以港強市,既是發揮濱江近海優勢的必答題,又是加速多重機遇轉化的主抓手。”如皋市委書記、市長王鳴昊說,將強化規劃戰略引領、資源全域統籌,以定了就干、干則必成的拼勁韌勁,加快建設江海聯運重要節點、向海智造產業高地、跨江融合開放門戶和宜居宜業生態城市。
水邊崛起“產業高地”
如皋之“皋”,意為“水邊的高地”。從古至今,滾滾長江激蕩這座城市的經濟脈動。
走進如皋濱江,總投資10億元的森永高端過程裝備制造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該項目由上海“跨江”而來,主要生產壓力容器以及模塊化裝置等過程裝備的設計與制造。今年南通唯一文旅類省級重點項目——長江大夢想城樂園項目正化作“工筆畫”,建成后將填補區域高端文旅綜合體空白。
作為長江沿岸唯一以“長江”命名的鎮,長江鎮依托高端智能制造產業園、臨港產業園等載體加快產業集聚,近年成為重大項目的“聚寶盆”。先后集聚金鷹產業園、日達智造、森松重工等重特大項目和頭部企業,規模工業開票銷售占全市比重超三分之一、進出口貿易額占全市近半壁江山。
如果說,沿江的水運優勢是與生俱來,那么跨江融合則是如皋發展“左右逢源”的戰略選擇。自2022年初,如皋在上海交通大學“大零號灣”首設“科創飛地”以來,105個項目接踵落戶,“一線孵化、如皋轉化”協同創新效應持續增強。上半年,如皋工業開票銷售超千億元,六大產業鏈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8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61.5%。
“將水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關鍵在港。”如皋市副市長、長江鎮黨委書記杜曉峰說,將系統推進港口經濟提效、臨港產業提級、城市發展提質,全力打造如皋“以港強市主陣地、跨江融合橋頭堡”,加快提升沿江板塊對全市的貢獻度。
強港釋放“棋筋效應”
“嗚……”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聲,載有2臺高壓釜產品的“九凌融創166”輪,近日由森松(江蘇)重工有限公司碼頭啟程前往印度尼西亞。
“落戶如皋,正是看中了可以自建碼頭的先天條件。”森松集團副總裁李宏斌介紹,企業生產的大型模塊可以組裝成成品,直接上碼頭裝船發貨,大大提高了核心競爭力,成功攬下多家世界500強公司的訂單。
港口在經濟物流中處于“棋筋”地位,強一子而滿盤活。距離長江入海口僅120公里,如皋港已成為周邊百公里范圍內的物流中樞。金鷹(如皋)產業園副總經理金烽介紹,原先外貿船靠泊上海羅涇或者常熟,清關后再公路運輸至工廠,現在直接靠泊長源國際碼頭,極大降本增效。目前,如皋港已有25個碼頭泊位獲準對外開放,集裝箱航線已通達美洲、歐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等地區,初步形成“碼頭+保稅+海運+倉儲+供應鏈金融貿易+跨境電商”的港口物流生態鏈。
港口興,外貿旺。如皋在優化口岸服務、加強口岸建設、深化部門協作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港口流量轉為貿易增量。上半年,如皋實現外貿進出口194.2億元、增長13.1%,其中出口146.6億元、增長17.9%……
但在如皋看來,作為跨江向海發展的關鍵落子,“港城效應”發揮還遠不夠充分。面向“十五五”,如皋用改革的辦法、全局的思維推動“以港強市”開篇破題——高標準實施港產城融合發展規劃編制,形成全域發展一盤棋和一張圖;樹立“米均論英雄”導向,全面提升港口樞紐能級;樹牢全域臨港、全域向海意識,推動港產城相互支撐、彼此賦能;以新質生產力賦能“以港強市”新賽道,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如皋市委全會強調:一體推進落實“以港強市、產創協同、跨江融合、綠色共享”四大戰略,加快實現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
向海奔赴深耕蔚藍
臨大江,筑大港,“如皋之意”在海洋。
8月5日,長江如皋段,江蘇海通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為臺灣正德海運建造的第4艘63500載重噸散貨船“HG HOUSTON”輪交付,目前公司在手訂單滿負荷排至2027年底。這里,不僅是船舶制造基地,也是通向深耕蔚藍的跳板。
南通明確“下一個萬億看沿海”,“不沿海”的如皋怎么辦?以江為軸線,以港為樞紐,如皋創造性提出,圍繞“沿江創造+內陸支撐”賦能向海發展,做大做強船舶海工、海洋工程裝備兩大優勢產業,積極拓展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能源等新賽道,推動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延鏈補鏈,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將海洋經濟作為重要增長極。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招引涉海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項目,培育海洋產業與氫能、電力裝備、汽車零部件等優勢產業聯動發展;如皋高新區加快推進海工裝備產業項目落地,推動本地企業在涉海領域應用上提檔升級;如皋交通運輸局加速港口升級改造,優化岸線資源整合,暢通快審通道;南通力威機械從傳統卷揚機領域“跨界”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聯合研制的全海深光電纜絞車系統“海威 GD11000”正跟隨北極科考船遠航……政府敢闖、企業敢干,“不沿海”的如皋奮力展現經略海洋新作為。
在如皋磨頭鎮,記者看到了跨江向海、以港強市的現實模樣——珂萊歐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珊瑚商業化養殖廠,產品經港中轉,溯江而上可達長江經濟帶龐大市場,順江而下通海通全球。距離珂萊歐海洋生物3公里,德資企業江蘇個德海洋工程設備有限公司追加投資3000萬元建廠房擴產能。從海洋生物產業到專業海工裝備,“小鎮實踐”昭示如皋發展“全域臨港、全域向海”的蓬勃未來。